如何确保消防储水池内的水质符合消防用水要求?当水质出现浑浊、异味或滋生微生物时,应采取哪些处理措施(如清洗、消毒等)?
2025-06-19 来自: 威海环翠区露艺预制件厂 浏览次数:40
确保消防储水池内的水质符合消防用水要求,需从源头防控、日常维护及异常处理三方面构建全流程管理体系,具体措施如下:
一、水质达标的日常保障措施
源头控制:防止污染进入
储水池需采用密封式设计,盖板与池体缝隙用橡胶密封条密封,顶部设置透气孔(安装滤网,孔径≤1mm),防止灰尘、昆虫、雨水进入。
补水水源需符合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》(GB/T 18920)中消防用水标准,市政补水需安装倒流防止器,自备水井需定期检测水质(每年 2 次,检测重金属、微生物指标)。
与储水池连接的管道(如补水管道、溢流管)需采用防腐材质(如镀锌钢管、PE 管),避免锈蚀产生杂质,新管道安装前需冲洗内壁(用高压水冲洗至出水清澈)。
循环与流动:减少死水沉积
每月启动消防水泵 1 次(运行 10-15 分钟),通过水流循环搅拌池内水体,避免底部沉积物堆积;条件允许时,可在池内设置导流板,使补水水流形成旋流,增强扰动效果。
溢流管出口设置防虫网和水封装置(如 U 型弯),既防止外界污染进入,又确保池水在补水过量时能顺畅排出,避免死水长期滞留。
常态化监测:及时发现隐患
每日观察水质外观(清澈度、颜色),每周用简易浊度仪检测浊度(≤10NTU 为合格),每月检测 pH 值(6.0-9.0 为正常范围),每年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全项指标检测(包括菌落总数≤100CFU/mL、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)。
安装在线水质监测仪(如浊度、余氯传感器),实时上传数据至消防控制室,当指标超标时自动报警(如浊度>10NTU 时触发声光报警)。
二、水质异常的针对性处理措施
(一)浑浊、沉淀物过多(浊度>10NTU)
应急处理
停止使用该储水池供水,切换至备用储水池(若有),关闭进水阀,打开放空管将池水排空(放空时用高压水枪冲洗池壁和池底,清除沉积物)。
用吸污泵清理池底淤泥(厚度超过 5mm 时清理),顽固沉积物可采用人工刷洗(使用尼龙刷,避免划伤池体防腐层)。
深度清洁与恢复
注水至 1/3 高度,加入混凝剂(如聚合氯化铝,投加量 5-10mg/L),搅拌均匀后静置 2 小时,使杂质凝聚沉淀,再放空冲洗。
重新注满水,检测浊度≤5NTU 后方可投入使用,若仍浑浊,需检查补水管道是否有泥沙进入(如破损、滤网失效),后再补水。
(二)异味、微生物滋生(如藻类、蚊虫幼虫)
消毒处理
物理消毒:采用紫外线消毒器(功率按每立方米水 1-2W 配置),连续照射 30 分钟,杀灭水中微生物;或用臭氧发生器(投加量 0.5-1mg/L),密闭消毒 2 小时后通风放散残留臭氧。
化学消毒:投加含氯消毒剂(如次氯酸钠溶液),使池水中余氯浓度达到 0.5-1.0mg/L,浸泡 12 小时后,打开放空管排水,用清水冲洗 2-3 次至余氯<0.1mg/L(避免腐蚀消防管道)。
针对藻类滋生,可在池壁涂刷防藻涂料(如环氧树脂涂料),抑制藻类附着,同时检查盖板是否破损(修补裂缝),防止光线射入(藻类光合作用依赖光线)。
根源解决
若因密封不严导致污染,更换盖板密封条,加装遮光罩(尤其露天储水池),使池内处于弱光环境;
若补水水源含沙量高,在补水管道上增设过滤器(如石英砂过滤器,过滤精度 5μm),定期更换滤料(每 3 个月 1 次)。
(三)异味明显(如腥臭味、腐臭味)
紧急处置
立即排空池水,检查池底是否有死鱼、腐烂杂物(若有,用专用工具清除并消毒),用清水冲洗池体后,采用 “化学消毒 + 通风” 组合处理:先投加次氯酸钠(余氯 1.0mg/L)浸泡 24 小时,再打开盖板通风 48 小时,直至异味消除。
检测池体是否有裂缝导致地下水渗入(尤其地下储水池),若有渗漏,用环氧树脂灌浆修补后再重新注水。
长效预防
每季度投加一次生物抑制剂(如硫酸铜,浓度 0.5-1.0mg/L),抑制微生物繁殖(注意控制剂量,避免腐蚀管道);
对于长期未使用的储水池(如超过 1 个月),启用前需先排空旧水,冲洗后重新消毒,确保水质合格。
(四)微生物指标超标(如菌落总数>100CFU/mL)
强化消毒
采用 “二次消毒法”:第一次投加次氯酸钠至余氯 1.5mg/L,浸泡 24 小时;排空后第二次投加至余氯 1.0mg/L,浸泡 12 小时,两次消毒间隔用清水冲洗。
若采用紫外线消毒,检查灯管是否老化(使用寿命通常为 8000 小时),更换失效灯管后延长照射时间(从常规 30 分钟增至 60 分钟)。
结构整改
检查池体是否有死角(如拐角、底部凹凸处),若存在难以清洁的区域,用水泥砂浆抹平,确保内壁光滑无凹陷;
更换破损的防腐层(如玻璃钢内衬、环氧树脂涂层),防止微生物在破损处附着滋生。
三、清洗消毒的操作规范与周期
常规清洗周期:每年至少进行 1 次清洗消毒(建议在雨季前完成),容积超过 1000m³ 的储水池需分区域清洗(每次清洗一半,确保另一半可正常供水)。
清洗流程:
准备阶段:制定方案(明确停水时间、备用措施),准备工具(高压水枪、吸污泵、消毒药剂),设置警示标识(“正在清洗,禁止使用”);
操作阶段:排空池水→高压冲洗(压力≥30MPa)→人工刷洗死角→消毒浸泡→清水冲洗→水质检测(合格后方可补水);
记录阶段:填写《储水池清洗消毒记录表》,存档清洗前后的水质检测报告、。
特殊情况的加密处理:
火灾后:无论水质是否异常,均需排空残留水,清洗消毒后再使用(火灾时可能有灭火剂、烟尘进入);
暴雨后:若池体进水或补水水源浑浊,需立即检测水质,必要时提前清洗(无需等待年度周期)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确保消防储水池水质长期符合要求,避免因水质问题影响灭火效果(如杂质堵塞消火栓、微生物腐蚀管道)。需注意,水质处理过程中需同步记录操作信息,形成 “检测 - 处理 - 复检” 的闭环管理,以备消防部门检查。